“生物識別技術”,這個專業名詞用兩個簡單的場景就能解釋清楚,比如上班用指紋打卡,再比如用臉解鎖手機,這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場景。
日前,阿里巴巴達摩院發布2019十大科技趨勢。與智能城市、自動駕駛、圖神經網絡系統、AI芯片、區塊鏈、5G等黑科技并列的,就有“數字身份”,即生物識別技術。
達摩院認為,2019年,生物識別技術將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。日后,生物識別將如何改變生活、重塑產業?
應用場景廣泛
所謂生物識別,就是通過一系列科技手段,利用人體生理特性和行為特征,如指紋、長相、虹膜、聲音、步態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鑒定技術。其中,最廣為人知的,大概就是用指紋“打卡”了。
達摩院認為,隨著3D傳感器的快速普及、多種生物特征的融合,每個設備都能更聰明地“看”和“聽”。生物識別和活體技術也將重塑身份識別和認證,數字身份將成為人的第二張身份證。
“第二張身份證”已經擁有了非常豐富的應用場景,從公務場合到日常生活,都已經不再鮮見。
去年12月,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、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克里斯托弗·皮薩里德斯頒發了中國駐英國使領館首張生物識別簽證。
劉曉明表示,這是中國順應國際簽證技術發展趨勢,完善對申簽人員個人信息采集的一種技術手段。
在辦理證件的場景中,識別身份尤為重要,而在日常不怎么嚴謹的生活中,生物識別技術則能帶來安全和便捷。
有消息稱,奔馳、福特、寶馬等汽車制造商都在研究將生物識別技術整合入汽車。
2018美國CES電子展上就有展商展示了最新版本的車載生物識別系統。此種系統包括裝有近紅外發射器的后視鏡、虹膜掃描攝像機與配套程序。
通過掃描,車輛就能知道駕駛室坐著的人是不是車輛認可的駕駛員??梢赃M一步防止車輛遭遇盜搶。
在展會之外,中國車主體驗到生物識別汽車的時間也已經很近。據汽車媒體報道,現代汽車宣布,已經研發出用于開啟和啟動車輛的指紋認證系統。裝備此種系統的車型計劃將于2019年第一季度在中國上市。
辦理簽證、購買汽車,這些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都算大事,之所以說生物識別技術已經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,是因為日常生活中不少不起眼的小事中,也已經有了它。
日前,支付寶發布了首款收銀刷臉支付工具“蜻蜓”。據介紹,“蜻蜓”刷臉支付采用3D人臉識別技術,在進行人臉識別前,通過軟、硬件結合的方式進行活體檢測,有效地避免各種人臉偽造帶來的身份冒用情況。
為了體驗這種既高大上又接地氣的技術,國是直通車記者特地去買了個小蛋糕吃。
從辦理簽證到吃小蛋糕,生物識別已經存在于各種應用場景。人們也在逐漸適應“舉手之勞”與“提頭來見”。
面臨產業變革
據益通研究院數據,國內目前較大生物識別企業有9家,分布在北上深杭,已經掛牌新三板的相關企業有17家。
從給家里換門禁,到各種公共場合與商用場合的身份識別,面向不同技術的生物識別企業廠商如何發展?市場、政策和技術都在影響著它們。
生物識別本身就擁有較為廣闊的市場。據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數據,到2020年預計全世界的生物識別市場規模有可能達到 240 億美元。
其中,從2015年到2020年,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增長了 166.6%。隨著技術發展,虹膜、聲音、靜脈等特征的識別也將得到發展。
政策利好也是發展的重要條件。2017年年底,工信部印發了《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(2018-2020年)》。計劃中提及重點培育和發展視頻圖像身份識別系統等智能化產品,推動智能產品在經濟社會的集成應用。
在技術方面,中國企業亦有成果,技術成熟將進一步推動應用發展。據人臉識別測試數據庫LFW公布的結果顯示,百度提供的算法人臉識別準確率已經達到99.77%,位居第一。
阿里達摩院認為,從手機解鎖、小區門禁到餐廳吃飯、超市收銀,再到高鐵進站、機場安檢以及醫院看病,靠臉走遍天下的時代正在加速到來。而與此同時,生物識別產業也將面臨進一步發展與變革。(陳穎)
Copyright @ 2008-2016 www.superiorcontractinginc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監督電話:0593-2099788 投稿郵箱:ndnews@126.com 中新寧德 閩ICP備15008286號